南骞国三王爷说着,又指了指院中的木箱。
道:这些物件儿,是父皇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一起给你们准备的。
言毕,还压低了声音:有你最喜欢喝的岭南糯米酒哦!
糯米酒!
逍遥王妃还没反应,暖宝就先吧唧了嘴。
哇塞,糯米酒好好喝的哟
嘴巴冒出了口水泡泡,一下子又破了。
惹得南骞国三王爷哈哈大笑:哈哈哈,这小丫头像极了她娘亲呀!年纪小小的,就知道馋酒了
南骞国三王爷终于进屋了。
风尘仆仆的。
在跟大家伙儿喝了口酒后,也不歇息。
只朝着身旁的人吩咐:去把箱子打开,让我们小暖宝看看她的贺礼。
暖宝一个激灵,终于等到这一刻!
来吧,展示~
随着主子下令,外头的侍卫纷纷动手,开箱。
而看着暖宝那兴奋的样儿,南骞国三王爷不免好笑。
低头就去逗暖宝:小心肝儿呀,舅舅给你带来了好多好多的贺礼哟。
满月的,百日的,都加在一起了!你要乖乖哟,知道吗?
乖乖听话,不能闹你娘亲,不能让你娘亲太辛苦呀!你乖乖的,舅舅什么好东西都给你。
咿呀呀
暖宝连连眨眼:好的呀舅舅,我乖乖哟~
随着木箱子一个个被打开,唱礼人的声音也从外头传来。
南骞国三王爷敬赠:帝王酿酒两坛、岭南糯米酒十坛、粤绣十件、白珍珠十匣、
彩珍珠十匣、南骞国南都商铺十间、庄子十座、良田百亩、黄金十万两、金项圈十个、银项圈十个
唱礼人拿着长长的礼单,从头唱到尾。
唱到最后,竟连嗓子都哑了。
在座的宾客无一不咂舌,对南骞国三王爷的贺礼,佩服得五体投地!
旁的暂且不说,光说那珍珠吧?
谁不知道南骞国的珍珠极好?
就是昨日在宫里头,那嘉贵人还因为自己的耳环和步摇上的珍珠难得,而有些不舍呢。
如今才过了一天。
人家小郡主南骞国的外祖就送来了整整二十匣子的珍珠!
二十个匣子啊!
白珍珠十匣子、彩珍珠十匣子,每个匣子都装得满满当当。
每一颗珍珠,都是又大又饱满,色泽喜人。
这样的珍珠,光是得个一颗两颗做个首饰的点缀,就很欢喜了。
若是有福气,能得到更多一些,串个手链也是极其了不得的事儿!
但能得二十个匣子这么多,真是此生头一次见啊!
再说说南骞国南都的商铺和庄子,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谁不知道南骞国的经济顶呱呱?在四国中,常年排在第一!
而南都是南骞国的皇都,繁华之至,可以想象。
能得南都十间商铺,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?
最令人惊奇的是,这贺礼之中,不仅有各种各样罕见值钱的玩意儿,更有用心准备的爱意。
譬如那些酒,还有一箱子的鸡蛋。
南骞国虽说是蜀国的邻国,但路途依旧遥远。
一路将这些东西运来,还能完好无损,不知费了多少心思。
三皇兄
逍遥王妃听完唱礼人唱完礼单,心里头既感动又难过。
山长水远的,你运这么多贺礼过来,凤华真是
别!道谢的话可千万别说!
南骞国三王爷太了解自己的妹妹了。
一旦道谢的话说出口,恐怕又免不得哭一场。
于是,连忙伸手阻止,道:我说过了,这些贺礼大多数都是小暖宝的,可没有你们的份。
就算要道谢,也得等小暖宝以后自己会说话了再谢,用不着你们代替!
说罢,又笑嘻嘻逗着暖宝:是不是呀小暖宝?咱们小宝贝儿又不是不会说话,对不对?
对呀对呀,谢谢外祖父!谢谢舅舅!谢谢姨母哟!
暖宝还没瞧见那些东西呢。
光是听着礼单上的名字儿,哈喇子就流出来了。
凉飕飕的。
暖宝有些无奈,吸溜一下。
哎呀,吸溜不上。
那滑稽的面部表情,惹得众人笑出了眼泪。
哎哟,可真是个小活宝。
那谁妞妞啊?
南骞国三王爷笑了好一会儿,才指着外头的贺礼。
道:父皇他们说了,你在蜀国有阿祁照顾。蜀国的帝后和太后娘娘,也是待你极好的。
你这日子过得滋润,恐怕什么都不缺,就不给你准备银钱和首饰这些东西了。
那十坛子的糯米酒,刚好装了两箱,都是你的。
说罢,又添了句:这糯米酒可是你大皇姐亲手酿的!你知道她最喜饮酒,她酿的酒,准没错!
大皇姐酿的?真是辛苦她了!
逍遥王妃满目惊喜,真是恨不得现在就开坛。
但想了想,终究忍住了冲动。
还是别了吧?宾客那么多,我可舍不得分。
给阿祁带的,是两箱荔县的香芋。
南骞国三王爷看了一眼逍遥王,突然觉得这个妹夫又有些不顺眼了。
哪怕自家妹妹现在过得很好,但对这拐走妹妹的人,他是时而喜欢时而讨厌。
于是,随口说了句:他也是什么都不缺的!实在不知送什么了,将就将就吧。
逍遥王听言,笑盈盈道:多谢父皇和皇姐皇兄们,我最爱吃荔县的香芋。
眼睛闪着光。
那鸡贼的模样儿,倒是暖宝的加大版。
这舅哥,真是嘴硬!
想当年逍遥王在南骞国时,最常吃的就是香芋了。
在宫廷宴席上,还抢过南骞国五王爷桌上的油炸香芋吃呢。
这事儿,在南骞国皇室中,无人不晓。
明明就是因为逍遥王喜欢吃香芋才大老远运来,非还不承认。
舅舅舅舅,我呢我呢?
方才还在生闷气的魏倾华,又黏到了南骞国三王爷身边。
外祖父和姨母、还有舅舅们都给我准备了什么呀?
黑亮黑亮的眼珠子转来转去,满目期待。
哇,等不及啦!
你呀?
南骞国三王爷点了点魏倾华的额头,道:在外头,你自己去翻!
说着,还打了个哈欠:就两箱子的木头,都是你的!http://www.123xyq.net/read/6/6339/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