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斯曼人到底是头铁啊。
竟然在法国人组成的铜墙铁壁面前,连续撞了三天,送了大概有八万人头,把汉诺威以北这段防线的兵力,全都给送了人头。
才算醒悟过来,主动的后退了。
似乎是打算固守。
不过,他们这边,打算退走,但是,孔代亲王却不打算任由他们撤走了。
孔代亲王现在,可是鸟枪换炮。
他现在麾下的部队,掌握着这个世界上,大概是最先进的武器了。
击针后膛步枪,还有后膛炮就暂且不提了。
就连机关枪也特么有了。
而且数量还不少,大概有五十多挺。
都是奥斯曼国送过来的。
同时呢,还有二十余挺被炸坏的,现在都被送到了荷兰那边的修械所,用来修理。
只要修好,就会被重新送回战场,投入到战场上面使用。
而这几十挺机关枪,也被他加强到近卫三军里面。
老近卫三军,现在也被分成了两部分。
一部分向东,向柏林进军。
向西的只有一个军,六千枝后膛步枪,还有十几门后膛炮,十几挺机关枪。
这支东进军团,除了这些部队外,还有大概七个军装备了米涅步枪的军。
其中,两个是法兰西的军。
剩下的五个,则都是悉数,用在战场上缴获的米涅步枪,迅速换装后的欧洲各国军队。
在做完了这些后。
孔代亲王,则带着两个军的近卫军。
还有十几个拼凑起来的欧洲军,开始向南推进。
至于奥斯曼帝国嘛。
则产生了战略分歧。
有一部分认为,应该玩,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那一套。
与其节节布防,倒不如主动的调遣兵马,直接杀向西欧,大杀特杀。
直捣黄龙。
而另一部分的观点,则认为,要层层抵抗,动员起来所有军队,防止欧洲军队反攻。
尤其是防止他们的南进军团。
总而言之,两派的分歧,现在是挺大的。
最终,大维齐尔力排众议,决定采取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的战术,从欧陆进行反攻,直接抽调大概二十万的军团,仿照欧陆的方式,布置防线,同时呢,再抽调二十万人马,杀入到西欧。
至于敌人的东进军团嘛?
则直接被忽略掉了。
因为这支东进军团,看样子是一支偏师,数量并不多,而且,东进的欧洲军队,所进攻的地方,在奥斯曼帝国看来并不是太重要,丢了也就丢了。
只要沿途,层层抵抗,迟缓欧洲军队的进攻就行了。
然后,大维齐尔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就为自己的错误决定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包括自己的生命。
在他指挥下的反攻军队,直接的在那道,简直是铜墙铁壁的防线上,撞了个头破血流。
不错。
孔代亲王确实是把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,给抽调到了前线,用来反攻,但是,在他身后的这道防线的防备,却一点也不空虚。
因为,防线的工事足够坚固,而且还是永备的工事。
里面的大炮,也没办法挪走,毕竟太重了,不适合野战。
同时呢,里面的兵员,也很多。
精锐确实是被抽调走了,但这里,却被补充上了原本数量两倍的普通士兵。
相比于奥斯曼帝,欧洲各国的动员能力就强的多了。
早在数年前,为了抗击奥斯曼人,欧洲各国就开始在前线地区,实行全民皆兵的政策,因此,可以在关键时刻,动员起来大量的民兵,投入到战场。
或许,这些士兵的装备很差——都是一些前装的燧发枪。
甚至还有火绳枪。
米涅步枪很少。
但是,配合守御防线的正规军,呆在工事里面的他们,哪怕是用这些落后的武器,也可以予以敌人,相当的杀伤。
因此,奥斯曼帝国的对西欧的进攻。
不可避免的,又损失了许多兵力。
同时呢,法兰西国的空军,又大举出动,大量的热气球,向聚集着准备向西欧进攻的奥斯曼集群,空投了大量的炸弹,燃烧弹,而且,还不是糖药炸弹,而是莫骂苦味酸炸弹。
这玩意,炸在人身上,甭提有多酸爽了。
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最终,不得不宣布进军失败,而这时候,他又损失了大概六万人马。
当然,也不是全死的,不过相当一部分伤者,肯定也活不多久,毕竟奥斯曼国也没什么医院,充其量就是让阿訇过去为他们提供点精神安慰。
告诉他们,上了天堂后会有七十二个永远处女的美人。
而这个时候,距离欧陆各国,发起反攻,才过去了不到十天时间而已。
十天时间。
奥斯曼帝国,已经付出了大概二十万人的伤亡了。
这对总兵力才大概只有六十万的奥斯曼帝国。
可谓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啊。
艾哈迈德梅莱克帕夏更是为自己的愚蠢,而付出了代价——他直接被处以极刑,处死了。
而新任的大维齐尔,穆罕默德科普鲁卢。
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,看起来有些老迈昏庸,但是呢,他一上位,便扭转了前任的颓势,先是处死了一大批作战不力的军官,清洗掉了相当一部分的后勤部门不作用的家伙后。
又迅速的,调整了前线战略,全面收缩防御。
在前线将士还在节节抵抗的时候。
便在纽伦堡一带,命令不惜工本,不惜代价的修建工事,意图在这里,挡住势如破竹的孔代亲王的部队的进攻。
同时呢,他也意识到,靠奥斯曼帝国的军官指挥战斗,肯定是不行的,所以,他命令前线作战的将领,将所有军事指挥权,全部移交给了大明军官团内的军官。
这么做的目的,不言而喻,就是为了保证军事指挥上,不再出现大的失误,不导致士兵们的大量损失。
虽然做出来了诸多的部署。
但是,能否得到他想要的结果,实际上,还是未知的。
因为穆罕默德科普鲁卢实际上也对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有些失望,他虽然年龄较大,但也是熟读了当下时代的军事著作的,知道奥斯曼国的军队,已然是有些落后。
所以,他是将所有胜利的希望,都押到了大明朝身上。
嗯,穆罕默德科普鲁卢可是个聪明人,他当然能够看出来,这场战争的输赢,完全在大明朝的掌握之中,所以,若要赢得战争,或者不输的那么惨,在打铁自身硬,前线顶住孔代亲王的军事压力的同时。
还要获得大明朝的绝对支持。
因此,在这天下午,穆罕默德科普鲁卢作为新任的大维齐尔,便与从前线归来,正在给朱慈烜写报告的英国公张世泽,达成了会面。
开始商量起来,大明援助奥斯曼帝国的具体事宜。http://www.123xyq.net/read/7/7605/ )